您现在的位置: 渭南教研 三名+建设

三名+建设

丰富“三名+”建设载体 助力教育强区质量提升

  作者:袁晓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1日 点击数:0 次 字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渭南高新区“三名+”建设、“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如下:

近年来,全区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三名+”引领作用,逐步形成“1224”工作模式。打破地域学段体制壁垒,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合作+合并”“域内+域外”,开展送教送研、把脉问诊、名校跟岗、校际观摩等活动,把“三名+”建设先进经验向域内、域外学校输送,实现了“向内聚合、向外辐射,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传播模式,构建教育一体化良性发展新格局。

一、健全体系引方向,奋楫笃行强内涵

高新区将“三名+”建设工作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责任,精准发力,确保“三名+”建设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建立一套工作体系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以任务为驱动,以管理为抓手,从运行管理、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培训观摩交流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三名+”建设工作落地落实。制订务实可行的“三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三名+”建设工作管理制度、考核评估细则、服务保障措施等。二是明确两大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三名+”建设工作的考核管理,定期对“三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正向激励、负面倒逼,持续优化“三名+”建设工作环境。建立“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如荣誉称号、资金奖励、晋升机会、职级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名校、名校长、名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源。安排专门经费,对在“三名+”建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奖励5万元、先进个人奖励2000元。三是提高两个能力。办学治校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以“三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一批名校、名校长、名师,办人民满意的高新教育。各共同体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特色创建等核心任务,采取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线上交流、跟岗研训等方式,召开校长论坛8次,辐射带动区内校长160人次。先后组织区内校长、骨干教师赴杭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措施共享;组织全员教师培训,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校园长领导能力、班主任管理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采取专题报告、示范课、同课异构、专家点评、青蓝工程、名师带徒等形式,提高班主任和校长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教育质量。最为显著的是,渭南中学在全市形成品牌效应,中小学幼儿园社会反响良好,家长认可,群众满意。四是落实四项措施。做实活动内容“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围绕校长专业标准,结合成员学校实际,设置主题活动,科学有效提高校长面对教育新改革、新评价、“双减”、“五项管理”等背景下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名校+”教育联合体,每月选择一个成员校承办一次研修、观摩活动,以“名师引领”主题教学观摩、“双减赋能、作业管理”观摩、“素质教育”静态文化展、“学期总结”展示会等形式,让所有成员校都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共同提升。创新活动模式。加大对“名校+”教育联合体研究共享、特色共创、课程共建等工作的指导,帮助成员校建立符合校情的管理机制和特色课程,形成教学共识。加强活动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引领作用,带动成员学校开展品质阅读、交流研讨等活动,立足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径,以点带面,做出特色,不断优化校长及教师队伍。提高活动质效。多措并举,守正创新,持续推进“三名+”建设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主动到域外“上挂”“横联”学校交流学习,在域内“下引”学校督查指导;认真抓好任务落实,围绕“双减”提质增效、“三项示范校”创建等重点工作,借助“三名+”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三年来开展“三名+”联席会18次,进一步推动“名”与“+”的融合,形成“一体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共赢局面。

二、四条路径显布局,多元发展促提升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名校+”教育联合体7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6个、“名师+”研修共同体23个,校级“名师+”研修共同体65个。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名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1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市级教学能手20名、区级教学能手70名。

(一)“名校+”同研齐修,互融共进引航向

“名校+”持续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将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特色校园文化等融入成员校,提升成员校的内涵和品质。一是互融互通,丰厚办学内涵。“名校+”教育联合体定期深入成员校,实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了解办学成果和管理理念,交流成功经验,共商管理策略,激发成员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成员校办学层次和品位提升。二是互访互研,提升科研水平。多方位参与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参加名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学科主题沙龙等活动,定期进行学科交流研讨。高新中学与上海育才中学、郑州八一中学通过联合教研、德育管理共享、家校共育研究等形式,打破本校教研的地域局限和瓶颈,实现跨区域教研。三是互跟互进,提高工作实效。开展“一日实践体验”“一周跟岗学习”活动,组织成员校中层管理人员走进名校体验“一日管理”,提升自身能力;定期组织成员校优秀青年教师与名校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影子培训,实施结对帮扶,从骨干的“影子”到学校的“种子”,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名校长+”携手赋能,多点联动谋发展

高新区教育文体局以输出名校长办学理念为核心,以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卓越校长。目前,全区共有“名校(园)长+”发展共同体6个,其中市级3个,区级3个。何转香、杨富强、孙佑智被命名为渭南市“名校长+”发展共同体挂牌校长,杨富强被遴选为陕西省首批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培养对象骨干校长。

1.合并式发展。高新区“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发挥领航职能,做高新教育的领跑者,实施“一长多校”管理,学区校长领航示范,共同体成员凝聚共识,同向发展。一是何转香“名校长+”托管高新区第二小学,深度融合,快速提升第二小学发展。二是孵化教育新阵地,2022年8月高新区第五小学建成招生,高新区教育文体局统筹安排,以高新小学优秀人才为基础,选拔教学能手、教学骨干组建第五小学领导班子,选派优秀教师补充力量,确保第五小学高起点运营。三是杨富强“名校长+”发展共同体采用“五同”管理模式,即办学思想同心,办学目标同向,教育教学同步,体艺活动同频,办学质量同评,同时管理实验、灯塔、油陈、南孟等四所学校,实现了校际间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一长多校”的带动作用,同频共振,合力发展。

2.合作式发展。“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以学校管理为研究领域,通过开展研讨活动、校际交流,发展成相互学习、协同进步的成长共同体。“名园长+”发展共同体充分落实“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发展要求,走进名园、请进专家、下园指导,实现了优质办园理念迁移,拉动了校际、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三)“名师+”传经送宝,专业发展促成长

高新区聚焦“名师+”建设,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区内名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座、教学沙龙等活动,推广教学经验和方法,助推区内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名师+”研修共同体23个,校级“名师+”研修共同体65个,“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示范课、展示课88人次,约500余人参加;开展专题讲座7次;送教帮培教师150余人次;开展“名师+”活动1700余次,成果惠及全区千余名教师和万余名学生,骨干教师队伍已经逐步形成,学科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四)“三支队伍”提能力,激活人才新引擎

“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开展以来,依据“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面向全体、常态坚持”的原则,利用线上线下、信息化网络研修等渠道开展培训,实现校园长管理能力与课程领导力、班主任综合素质与人格魅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个人学习能力双提升。每年申请财政资金60万元,加大“三支队伍”培训力度,不断促进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增强了“三名+”建设发展后劲。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国培省培、名师之路、网络与校本整合研修、高考综合改革等项目式培训,三年来,组织市、区级专题培训15项1500人次,组织各类学科培训30余场共计一万余人次,其他培训5000人次,全面提升了“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深耕细作砥砺行,履践致远向未来

本次成果展示会既是“三名+”建设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汇报,又是一次分享、学习、成长,“三名+”建设是名校、名校长、名师成长的摇篮,更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辐射塔。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和兄弟县市的关心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深化“三名+”建设工作,我们同市局要求还有距离,还需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继续坚持我区教育发展的“1224”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办好区内教育,投资2.6亿元,改扩建高新区第三小学、实验小学,完成高新区第四小学、第四幼儿园的新建,持续提升硬件投入,不断推进阵地建设。二是结合实际科学整合。根据高新区与原经开区合并实际,校际区域实际,对全区“名校+”教育联合体进行整合,成立新的“名校+”教育联合体,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通过管理团队跟岗、优师团队轮岗、课程资源共建等,大力提升学校管理内涵和育人品质。三是加强与域外名校合作。加大区内学校与江苏泰州实验小学、江苏镇江江滨实验小学、上海嘉定实验小学、上海金鼎学校等名校的合作交流,通过科研一体化、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探索资源共建机制等举措,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合作学校成为高新教育新名片。四是强化质量评价。推行名校与成员校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全程“捆绑”监测,按同一标准,缩小名校与成员校教学差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五是强化总结提升。及时总结“三名+”建设工作经验,形成能借鉴、能复制的“三名”做法,在区内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成果展示为契机,按照市教育局部署要求,紧扣“教育强市”建设各项任务,将“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培训作为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为渭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jks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