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渭南教研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推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扇窗子

  作者:白水县教学研究室 冯艳丽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1日 点击数:0 次 字体:

   “谁改变了课堂,谁就改变了教育。”2023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渭南市小学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发展学生量感”主题研修活动。此次活动目标任务明确,安排周密紧凑,活动效果显著,虽然仅为一次研修活动,却能推开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扇窗子。

    一、课堂有法,核心素养落实更加有效

    史亚丽、孙阳春、罗春萍三位老师分别执教的示范课《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什么是毫米》,不管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从学科特色、专业素养、课堂生成等方面来看,均能在一招一式中聚焦量感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向,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以境育人,富有感染力,让我们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转变,亲眼看到学生量感的培养过程,可知可查可测,学到了课堂改革和育人、联系生活、构建核心素养之法,甚至可以借来一用,大力推广,让与会老师很好感受到了数学独有的智慧和魅力。

    二、培训有招,课堂改革推进更加有为

    渭南市教育研究所王艳老师的课堂评析微报告《在亲历感知想象推理中发展量感》,通过趣味情境的亲历,帮助学生触摸量感;通过估测和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度量单位的来源,渗透量感;通过思辨、想象助力发展学生的量感。讲座针对性地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好课堂的八个标准、六个关注。王老师的微报告是落实新课标,改革课堂的重要经验,涵盖丰富,且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纳兼顾,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蒲城县教研室史晓玲老师的报告《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专业理论知识,形象地解读了量感的含义并指明了培养学生量感的方法。在她的引领下,我们领悟到量感的培养绝非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实践和感官的介入亲身体验,使学生在“静中有动、动中有思、思中有辨、辨中有感、感中有悟”中,达到构建核心素养的目的。

    她们的讲座是既是理念的推广,又是经验的总结,更是方法的指引。课堂不是教师的独奏,而是一个充满合奏的舞台,每位学生都是音乐的主角,只要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者,数学才能真正变成一种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课堂的提质增效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三、推广有效,送教送培引领更加有力

   “学,行之,上也。”渭南“名师+”研修共同体研修活动为我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针对我县小学数学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11月9日,在林皋中心校开展了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努力推进数学教学向纵深发展,引导全县教师做学习者、引导者、实践者、创新者。纵观全县数学课堂,我们真切地得到了课堂发生了明显改观,能够做到以学定教,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能够“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构建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初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一次活动既是一次唤醒与反思,也是一次超越与提升。相信在渭南市小学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的推动下,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举措将会更加有力有效,“促成长、同发展、共进步”的愿景将进一步得以实现,最终赋能白水教育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jks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