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渭南教研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唱好“把脉 施策 研训”三部曲 助力教学管理品质再提升

  作者:大荔县教学研究室 李陈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1日 点击数:0 次 字体:

只有思维的破冰,才能带来行动的破局。唯有不断地改变,不断地突围,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

                                               ——题记

一、学情研判首当先,精益求精做管理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第二方面是“学生接受知识与内化的能力”。在常态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两者都很好;第二类前者很好,后者一般;第三类前者一般,后者很好;第四类两者均一般。

面对层次性、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做为教学管理的研究者,我们先要摸清学情、熟悉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地收集学情、梳理学情、分析学情,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学科帮扶与辅导,才能真正做到思想上引导有认识,过程上督导有措施,方法上指导有改进。面对第一类态度好、习惯好、接受能力内化能力强的学生,我们采用“目标驱动,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前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紧扣目标定位开展学习活动;面对第二类态度好、习惯好、接受能力内化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采用“适度反复,答疑解惑”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与多重训练中,内化新知、建立体系、形成能力、培育素养;面对第三类态度、习惯一般,接受能力内化能力强的学生,我们采用“交流谈心,监督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科学面对学业及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与循循善诱中确定目标,明晰方向,矫正行为习惯,以积极努力、自信阳光、奋进有为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面对第四类态度习惯一般,接受能力与内化能力更一般的学生,我们采用“密切关注,多管齐下”的方式。从氛围营造上,动员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教学服务中来,通过家长与教师沟通,家长与学生谈心,教师与学生深度交流的方式实现家校合育,教学相长;从个性帮扶上,运用多维度、多体系、多层次的平台给此类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借鉴、改进措施交流、学评思互动、成长点滴分享的机会。

二、学科提升有抓手,轻负高质助成长

“我们花真功夫,用笨办法,抓住自己多年思考的一个问题,持续精进。”在面对频繁的课程改革与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概念时,我们需要“火热的思考”,我们更需要“冰冷的美丽”,那就是积极地投入实践研究,探求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管理,如何在从容与冷静中坚守学科常规管理不动摇,在内练素养外显思维的同时教学质量不滑坡。

学科管理及质量提升方法,可以从学科体系建设、遵照学情集研备课、讲透题型提练方法、关爱学生育人为先、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不弃一生从最后抓起等方面入手。结合我们平常教学中“讲透题型提练方法”这一关键环节来看,我们还有更多的研究内容与拓展空间。如在做习题、讲习题、补习题方面,作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一道习题还没做出来时,说明学生对此题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未必学生全懂了。真正的懂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懂在什么地方,还知道自己懂了多少,并能通过学科语言的表述讲明习题分析思路和逻辑关系,这才叫真懂。我们往往只停留在“教师讲了认为学生会了,学生会了认为学生对了,学生对了认为学生全分”的层面,并没有深刻体会到,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整理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学生更需要内化和吸收的时间。做题的过程是学生将思维的具体化(问题)转化为情境的具体化(情境)的过程,依据长期积累的学习经验与思维经验,通过知识基础与思维策略的交融,最终解决问题。在出现计算错误与审题不清时,我们更多的是归因为粗心与紧张,实质学生在审题时已出现理解的偏差与概念的混淆。基于此,要想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实质是学生学科阅读能力、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读懂题目,培养高质量的审题能力,应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三、深度研课重量化,主题研训准实施

“研训活动系列化,才能实现广大教师对课标解读、教材处理、学情分析、教学技能、考试评价、课程开发、学科科研等上位理念进行深度思考。”制定课堂观察量表,成为主题研训中监测目标设定实施情况的必要前提,基本的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据课时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策略,设定观察量表;第二阶段——课例示范,开展主题课例展示,实施课堂观察;第三阶段——围绕课堂观察交流研讨,分析量表指标达标情况,开展以问题剖析为主的深度研课,第四阶段——专家引领,培训讲座。

回顾我们本学期开展的“初中薄弱学科联合大教研活动”,实质上就是以主题研讨为主,开展课例研修。它是基于调研先行,问题解决的角度,通过不同课型课例的实践探索,借助实操性教学展示,以触动思维,解决困惑为目的,对教师认为的共性问题开展小型培训。整体思路一般为采用小联合、大幅射的形式,联合同学科学情相近施培需求相似的学校教师,集中在固定时间开展立足课堂、聚焦实践、着眼于理念引领与课堂实操,对学科的课堂教学实施开展进阶性的主题培训。这种“主题研训”活动初中数学科基本形成了“11101”式的研训模式,即确定一个研训主题,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剖析,借助10分钟的展示讲解,解决一个教学问题。这里“研训”中的“研”,指形成课例前1对1或1对多的课例打造,研讨过程,“研训”中的“训”,指围绕主题课例,结合案例剖析进行的小型培训。

如在本学期初开展的以“在‘活’与‘动’中‘做’数学”为主题的研训活动,通过活动课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案例剖析,解决“指向学科关键能力的数学活动教学改进”常见问题,及正确理解“活”与“动”,其“活”在形式,“动”在实践,“实”在效果,活动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而学科关键能力既体现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中。

在近期开展的以“类比之法  获深度之思”为主题的研训活动中,通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案例剖析,解决“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构建,力争在内容结构上做到“互联互通”,从学生视解领悟新知上做到“更简更明”,结合所讲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作用,和教师共同梳理出《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基本关联概念体系。

如果说学情研判,精准把脉是助力管理品质提升的“导航仪”,科学有力的抓手,精准施策就是助力管理品质飞跃的“路线图”,那么深度研讨,主题研训将会成为助力管理品质超越的“催化剂”。教与研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也是支撑教学变革的持续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学科教师,只有思维的破冰,才能带来行动的破局;只有不断地改变,不断地突围,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

在未来的教育路上,我们要怀揣教书育人的初心,提高对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的责任认同。在精准把脉、科学施策、高质教研中引导学生能够有逻辑、有方法、有依据地思考、创造与表达、形成精细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理性科学态度。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练就读懂学生,读懂教材的方法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主题研训、交叉帮扶、项目学习等手段提高数学活动的施教水平,促进数学活动教学改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jks 【打印文章】